长电检修厂项目管理模式创新取得成果
随着三峡电站机组的全面投产,长江电力的检修业务范围由单个电站逐步拓展到三峡——葛洲坝区域梯级电站,承担的任务量呈现出逐年增加的趋势。检修厂近年来不断探索适应电站形势发展的流域化管理模式,并将流域梯级电站检修核心能力建设作为科学发展的根本和要务。在2008年至2009年度冬修中,他们选取葛洲坝电站16号机组A修、葛洲坝电站1号机组B修、三峡电站5号机组扩大性B修、三峡电站3号机组B修四个检修项目推行项目化管理试点工作,对项目化管理全过程进行探索和实践。
贯彻“三精”管理理念,加强检修质量控制。项目准备阶段抓住检修质量控制的主线,项目组编制了21个项目管理文件,建立起了项目化质量管理体系。在项目实施过程中,充分运用MPM模块(检修项目管理),建立起过程控制和资料信息的管理平台。在检修过程中,项目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对现场检修工序和测试数据进行及时审核,根据质量验收制度,进行分级验收,各负其责,对施工质量实施严密控制。在三峡3号机组定子改接线项目施工过程中,技术人员对施工全过程进行跟踪检查,按照设计要求和施工质量标准,对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,及时发现纯水系统主环管水支路出口处的水压调节阀预装错误、绝缘引水管材质问题等质量缺陷,并提出多条改进措施,使施工质量得到了保证。
通过合理配置资源,实行工序安排的动态管理,确保检修进度。项目实施过程中,各项作业由项目部统一布置,采用跨专业部门的矩阵式组织形式,减少施工中不同专业的协调,有利于工序的统筹安排。葛洲坝电站16号机组A修开工伊始,三峡电站5号机组需要进行抢修,通过两个项目组之间的充分协调,依据项目需求计划,合理调配检修人员和各种设备资源,高效地利用了各部门的生产资源,有效提高了工作效率,使检修项目得以顺利实施。
通过强化安全组织措施和技术措施的落实,实现了项目管理的安全目标。在策划阶段,项目组便制定出安全、环境管理计划及组织技术措施,将安全责任层层落实。通过班前会、班后会等安全管理手段提高员工安全风险意识,形成人人有责、人人知责、人人尽责的安全责任管理体系。项目作业组通过危险源辨识制定出周密的风险控制技术保障措施,推行施工现场的安全措施规范化,将各项安全风险降低到可控范围,确保整个项目实施全过程安全无事故。
项目管理试点的成功实施,特别是三峡5号机扩大性B修的成功实施,为检修厂700千瓦以上巨型混流式机组检修提供了宝贵的组织和管理经验,为国内巨型转轮止漏环现场修复等重大缺陷处理和大型机组A级检修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。检修厂将继续深化检修项目化管理,立足流域梯级电站检修核心能力培育,创建可复制的检修管理模式,牢固树立服务电厂意识,为“两个一流”创建提供设备安全运行保障,为公司发展提供检修业务支持。